近期,育碧(Ubisoft)在业绩报告中披露了一项引发行业关注的数据:旗下新作《刺客信条:影》的开发成本超过一亿欧元(约8.35亿元人民币),这一数字与主流3A大作的平均水平相当。与此同时,公司明确表示将继续强化游戏内的“微交易”系统,并称这类设计能“让玩家体验更有趣”,比如:通过自定义外观或加速进度提升乐趣,但强调所有付费内容均为“可选”。
这一表态在玩家社群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。报告中,育碧一方面强调所谓的“黄金法则”是让玩家无需额外付费即可享受完整内容,另一方面又将微交易描述为“尊重玩家体验的长期策略”,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被许多玩家视为“话术游戏”。事实上,近年来育碧在《刺客信条》系列等付费游戏中持续引入外观商店、战斗通行证等机制,早已让部分玩家感到不满。有玩家直言:“花70美元买断游戏后,还要为虚拟服装掏钱,这种设计更像是在考验钱包而非乐趣”。
展开剩余68%值得注意的是:育碧的微交易策略并非孤例。例如:《消逝的光芒2》曾因更新后加入内购系统导致玩家大规模差评,而《星际公民》近期推出的“飞船性能升级”付费道具同样引发抵制。这类案例显示,即使是免费游戏中常见的微交易,在付费3A大作中也可能成为雷区。
对于微交易的争议,育碧试图通过“玩家可选性”来淡化风险,例如:在《刺客信条:影》中,玩家可通过游戏内货币解锁大部分外观,付费仅为加速获取过程。但这种设计仍被批评为“变相鼓励肝度”。有玩家就调侃:“要么花钱,要么花时间,这哪是乐趣,分明是选择题”。事实上,微交易的本质是用来平衡商业利益与玩家体验的。免费游戏中,微交易是维持运营的必要手段;而在付费游戏中,若过度依赖此类设计,可能削弱玩家对品牌的信任。正如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:“当开发商开始用微交易填补成本缺口时,往往意味着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在下降”。
从业绩报告数据来看,育碧正处于转型关键期。2024年其净预订额同比下降20.5%,而微交易收入占比持续上升。这种战略选择能否持续,或许取决于两点:一是《刺客信条:影》等新作能否通过口碑和长线运营收回成本;二是微交易设计能否真正做到不影响核心体验。
玩家们对于育碧的言论也回应道:“这确实像他们会说的话”、“很讨厌微交易,但事实却是很多人都会花钱买”、“微交易只会吸引那些自制力差的儿童和成年人而已”、“现在坚持不微交易的人,已经成为少数了”等。博士个人表示理解,毕竟回顾当年《刺客信条:英灵殿》加入微交易系统时,虽然曾引发许多老粉丝的不满,但该作最终仍成为育碧史上最赚钱的《刺客信条》系列作品。
过去一年,育碧的市值持续探底,甚至跌至十多年来的最低点,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《刺客信条:影》也未能挽回颓势。期间,公司将转为私人或出售股份的谣言四起,最终公告会由腾讯出资,与 育碧共同成立一家子公司,专门负责开发《刺客信条》、《孤岛惊魂》及《彩虹六号》三大IP,此举在全球玩家间掀起热议!微交易肯定会持续存在,直到没有玩家来买单。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平台实盘平台.配资合作.天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